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持续提升环境领域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24年7月12-14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我校联办的“第十一届环境类专业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在青岛召开。

环境类专业认证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青岛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凯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夏祖义、环境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琪教授、环境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委员、环境类专业相关专家、教师等五百余名代表出席会议。

开幕式由夏祖义秘书长主持。张凯校长代表学校致辞,张凯首先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地祝贺,对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莅临大会表示衷心地感谢,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我校环境学科的发展情况。针对当前环境学科的发展,他指出环境生产力作为一种新质生产力,将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目标要求下,统筹引领区域流域污染治理、能源革命、产业结构调整、人居环境改善、数字技术赋能生态环境管理治理等领域的相关基础学科以及社会相关产业。环境类专业工程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培养的具备解决复杂环境问题能力的人才将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坚实保障。

郝吉明院士在致辞中表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作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全力做好助力高等教育评价改革落实落地工作,提升工程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主旨报告由周琪教授和易斌教授主持,陈道蓄教授以“理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新标准,推动工科教育课堂改革”为主题,赵瑜教授围绕“产教融合助力环境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了前瞻性报告。胡洪营教授以“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席北斗研究员以“双碳背景下我国国家级环境科研院所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为主题分别作了深入的报告。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苗吉军以“新生态催动、全要素驱动、四课堂联动”的地方高校一流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为题,介绍了青岛理工大学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化”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举措及成效。

主题报告环节,与会专家学者通过分会场讨论的形式,围绕面向产出的内部评价机制建设与运行、培养方案修订与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毕业要求制定与达成评价、基于OBE 理念的专业课程建设及评价、“创新型+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创新、“双碳”背景下环境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基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生态环境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创新与实践、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经验交流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热烈地交流讨论。


此次会议为环境类工程教育搭建了交流平台,对环境类专业教育创新与改革及我校环境学科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的新工科专业,近年来面向国家污染防治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在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效显著,其中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于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撰稿:陈栋;审核:毕学军、杨勇)